高新技术企业复审不通过可能由多种原因造成。这些原因可能包括企业在技术创新、研发投入、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不足,也可能是由于企业在申报材料准备上的疏漏或不符合规定。本文将深入探讨导致高新技术企业复审不通过的各种可能原因,并为企业提供相应的解决策略和建议,帮助企业在未来的复审中顺利通过。
高新技术企业复审不通过的原因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知识产权问题
1、知识产权数量不足或质量不高
数量方面:高新技术企业要求企业在主要产品(服务)上拥有核心知识产权。如果企业在复审时,知识产权数量未达到标准要求,例如销售收入在 5000 万元以下的企业,近三年的知识产权数量过少,无法体现持续的创新能力,可能导致复审不通过。
质量方面:企业拥有的可能多为外观设计专利、实用新型专利等 Ⅱ 类知识产权,而缺乏技术含量更高的发明专利(Ⅰ 类知识产权)。或者企业的知识产权在技术上对主要产品(服务)的核心支持作用不明显,存在关联性不强的情况。
2、知识产权获取方式存在问题
企业的知识产权并非通过自主研发、受让、受赠、并购等合法方式获得。例如,存在知识产权归属不清的纠纷,或者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知识产权,这在复审时一经查实,会对复审结果产生严重影响。
3、知识产权与研发活动不匹配
企业申报的知识产权和研发项目、研发费用之间缺乏逻辑关联。例如,研发费用的支出未体现在相应知识产权的形成过程中,或者研发活动无法有效支撑知识产权的产生,给人以知识产权 “拼凑” 的感觉。
二、研发费用问题
1、研发费用占比不达标
总体占比:根据企业规模,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有不同的比例要求。如果企业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小于 5000 万元(含),近三个会计年度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同期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低于 5%;销售收入在 5000 万元 - 2 亿元(含)之间的企业,比例低于 4%;销售收入在 2 亿元以上的企业,比例低于 3%,则不符合复审条件。
境内研发费用占比:企业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低于 60%,也会导致复审存在问题。
2、研发费用核算不清
科目设置不合理:企业的财务核算体系中,研发费用科目设置混乱,未按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要求对人员人工费用、直接投入费用、折旧费用与长期待摊费用、无形资产摊销费用、设计费用、装备调试费与试验费用、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等进行规范核算。
归集不准确:存在将非研发活动的费用计入研发费用的情况,例如把生产经营费用误归集为研发费用,或者将与研发项目无关的人员工资、设备折旧等计入研发费用,导致研发费用虚高。
3、研发费用辅助账不规范
没有建立完善的研发费用辅助账,或者辅助账记录不完整、不准确。例如,无法清晰地反映每个研发项目的费用支出明细,包括日期、金额、用途等信息,不利于审查机构对研发费用的真实性和合规性进行判断。
三、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问题
1、收入占比不达标
近一年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同期总收入的比例低于 60%。企业可能存在对高新技术产品(服务)的界定不准确,将一些非高新技术产品(服务)的收入计入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中,从而导致占比虚高,复审时经核实后会被否定。
2、收入证明材料不足
无法提供充分、有效的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证明材料。例如,销售合同中未明确体现产品(服务)的高新技术特征,或者没有对应的发票、收款凭证等资料来支撑收入的真实性和高新技术属性。
四、人员问题
1、科技人员占比不足
企业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低于 10%。企业可能存在对科技人员的认定不准确,把一些不符合条件的人员(如未直接从事研发活动或累计实际工作时间不足 183 天的人员)计入科技人员总数,或者职工总数统计错误,影响了科技人员占比的计算。
2、人员变动大且未说明
企业在复审期间,研发团队人员变动频繁且幅度较大,又没有合理的解释和说明。这可能会使审查机构对企业的研发稳定性和持续创新能力产生怀疑。
五、企业创新能力评价问题
1、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得分低
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从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企业成长性等四项指标进行打分,满分 100 分,综合得分需达到 70 分以上(不含 70 分)。如果企业在某一或多个指标上得分过低,例如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足,缺乏足够的转化证明材料,如产品销售合同、成果应用证明等,导致总得分未达标,复审将不通过。
2、创新能力材料不充分
企业在申报材料中未能充分展示其创新能力。比如,在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方面,虽有相关制度,但缺乏实际执行的证据,如培训记录、绩效考核记录等,无法让审查人员全面评估企业的创新能力。
六、企业合规性问题
重大安全、质量事故或环境违法行为
企业在申请认定前一年内发生重大安全、重大质量事故或严重环境违法行为。例如,企业因生产安全事故被相关部门处罚,或者产品质量不符合国家标准被曝光,以及存在违反环保法规被责令整改等情况,这些都将使企业丧失复审通过的资格。
华夏泰科拥有17年项目申报经验,自研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抓取全国最新政策信息,及时了解行业动态走向,计划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的老板们可以联系我们,免费为您解答。
免责声明:
本站(华夏泰科)部分信息来源于有关部门官方公示信息,本站进行整理发布,如果信息涉及侵权,请提供权属证明,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TOP
客服
电话
微信